传统国学

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来历和传说

2024-02-23 23:28:31 来源:www.qingxinlou.com编号:

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。相传,汉武帝曾听说农历正月十五日天上会出现一颗特别的明亮星星,于是他下令在此时点起灯笼,守夜祈福。后来,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吃汤圆、猜灯谜等民间活动。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传说有很多,其中最著名的是“嫦娥奔月”的故事。相传,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,导致大地干旱,民不聊生。后羿射下九个太阳,拯救了百姓,但他却因此被王母娘娘贬到了月球上。为了怀念后羿,人们便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吃汤圆,象征着团圆和美满。

元宵节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,在元宵节的时候,吃汤圆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事情,而元宵节吃汤圆其实也是有传说故事的,马上到元宵节了,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其中的有趣故事,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来历,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传说。

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来历和传说

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来历

元宵节吃元宵,是为了祈福。起初,元宵叫做“浮圆子”,后来又叫“汤团”“汤圆”等,这些名称都与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取“团圆”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。同时。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。

元宵即"汤圆"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

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,而是在糯米粉中"滚"成的,或煮司或油炸,热热火火,团团圆圆。

元宵节,又称“上元节”或“灯节”。据资料记载,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,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、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

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。宋人周必大的《平园续稿》中有“元宵煮浮元子,前辈似未曾赋此”之说。据记载,唐朝时,元宵节吃“面茧”“圆不落角”。到了南宋,出现了“乳糖圆子”,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。

宋代周必大所写的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里面有“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”的诗句。及至明朝,“元宵”的称呼就比较多了。

后来,元宵又称为“汤元”。清代李调元的诗句“风雨夜祭人散尽,孤灯又唤卖汤元”即是指此。

辛亥革命后,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,他忌讳谐音“袁消”的“元宵”,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“汤圆”。这种小吃的名称,几经变易,才被固定下来。

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传说

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传说,有多个版本,以下是详细介绍:

楚昭王和孔子。相传春秋晚期的楚昭王在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,发现江面上有漂浮的白皮红瓤小球,味道甜美,于是派人询问孔子。孔子解释说这是浮萍果,象征着复兴之兆。楚昭王命令每年元宵节都制作并食用这种食物,这种食物后来演变成了汤圆。

灶神和玉皇大帝。传说玉皇大帝为了了解民间疾苦,派灶神下凡。灶神汇报说百姓生活艰苦,玉皇大帝便让厨神在正月十五晚上制作汤圆,里面放入清醒剂,让百姓食用后恢复健康。

东方朔和元宵姑娘。汉武帝时期的宫女元宵,因思念家人而想自尽。东方朔建议让百姓在正月十五制作汤圆供奉火神,以避免火灾。元宵姑娘最终与家人团聚,此后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流传开来。

嫦娥和后羿。传说嫦娥奔月后,后羿思念成疾。在正月十四的夜晚,嫦娥派童子告诉后羿制作元宵的方法,以团圆之意庆祝元宵节。

本文由清心楼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!